000099股吧:“農業芯片”攻關提速 卡脖子難題有望解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這被業內解讀為“頂層設計再為中國種業發展播下新‘種子’”。 “中國種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化。”這是多位產學研人士的共同感受。在此過程中,資本力量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其中,種業公司的資本運作提速明顯。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曹晨 邢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這被業內解讀為“頂層設計再為中國種業發展播下新‘種子’”。
“中國種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化。”這是多位產學研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的共同感受。變化表征之一,是在新的國際政經格局下,種業問題開始被各界重新認知,并成為中國農業打破既有發展模式的突破口,進而帶來農業生產鏈條中“重生產、輕育種”格局的重構。在此過程中,持續數千年種業和農業自我循環也被打破,資本力量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其中,種業公司的資本運作提速明顯。
長期以來,育繁推脫節、種企科研投入低和集中度差被視為我國種業發展三大短板;種業知識產權有效保護不足、科研管理體制不順、管理部門職能職責不清晰則被視為制約種業發展的三大困境。
種業大變局之下,短板和困境都在加速破題。在新的產業生態下,轉基因商業化、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以何種節奏推進?如何有效解決結構性“卡脖子”難題?中國種企“小而散”難題何以化解……這些依然被視為在打贏“農業芯片”翻身仗過程中,擺在中國種業參與者面前的重要挑戰。
種業之變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各界對于農業喊得多做得少,認為農業是農業部門的事情,主要是由農業農村部、農科院、農業企業等農口主體來做。近年來,社會各方都在關注、重視并且參與其中。”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天柱對記者表示。
在農業參與主體的多元化過程中,各大產業巨頭成為典型代表。無論是地產界翹楚萬科、碧桂園,還是互聯網龍頭阿里、百度、美團,抑或是中信集團、中國石化、中國萬向等其他產業巨擘,都跨界農業做起“農夫”。
農業變局,種業首當其沖。這一方面是基于種子在農業中的地位類似于半導體產業里的芯片,只有掌握了種子上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利益分配和產業鏈定價方面進行把控。另一方面則是基于中國種業解決結構性“卡脖子”難題的緊迫性。
中糧集團王燦(化名)介紹,種業“卡脖子”表現之一,是本土種質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我國各類種子庫收集的種質資源仍有欠缺,一些地方特色鮮明的物種面臨滅絕風險。長期來看,一些種質資源庫在保存、保育、復壯等工作也是時斷時續。”
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地方品種的數目從1956年的超1.1萬個下降到2014年的3000多個。張天柱介紹,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相關部門一直在進行,但是也面臨著資金不足、力度較弱等問題。“此前,一些種子流到國外育種公司,緣于國外企業的全球收集能力,而國內的保護意識較弱,知識產權重視不足。不過,現在種子資源的保護正上升到國家層面。不僅要保護商品率高的品種,而且要保護傳統好的基因,這也是藏糧于技的具體行動。”
大北農是A股資產規模和市值最大的種業公司。公司種業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居世界第二,但不是資源強國,種質資源開發利用較為滯后,優質性狀的新型品種輸出速度較慢。“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面臨著種質資源保護與鑒定設施不完善、特有種質資源消失風險加劇、優異資源和基因資源發掘較為滯后、種質資源有效交流與共享不夠,難以滿足品種選育對優異新種質和新基因的需求,難以應對激烈的種業國際競爭,以及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對種業的新要求。”
“長期以來,重生產、輕育種的現象比較普遍,這與種業產業屬性有關。”王燦分析,“從利益鏈條分割來看,育種產業投入大、回收周期長、風險較高、收益不明確。因此,無論是種植戶還是農業企業,更傾向于參與短平快的生產環節,長此以往,產業高度集中于生產鏈條,種業卻有所忽略。”
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各界對種業產業重要性的認識。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種業安全與糧食安全密不可分,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才能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種子是農業芯片,小小的一粒種子包含著許多技術,種業在國家層面競爭越來越激烈。疫情下國家對糧食安全的認識上升到空前的高度,耕地和種業則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保證。”
資本運作提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硅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在王燦看來,種業可以被視為農業現代化和糧食安全問題的焦點之一。“種業問題本質上是中國的農業發展模式和重要性,在世界經濟沖擊下有了新的認知。但農業發展又不可能遍地開花去做,種業是一個重要突破口。解決了種業問題,我國農業的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才能生根發芽,得到更好的發展。”
種業變局之下,各參與方摩拳擦掌加速化解產業掣肘。A股種業公司資本運作明顯提速。
荃銀高科今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將變身正宗的“央企系”公司。去年12月31日,荃銀高科股東賈桂蘭籌劃將所持全部股份的表決權委托給公司第一大股東現代農業行使,由此公司控股股東和實控人變更為現代農業和國務院國資委。在機構看來,這成為荃銀高科發展有望更上一層樓的起點。“中化現代農業的控股股東先正達,具有世界一流的種業生物技術及育種技術,這有望助力荃銀在轉基因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躍進式發展。”
借道融資加碼主業也成為種業公司的一大動作,隆平高科去年啟動定增,以完善公司高質量種子加工基地布局,提升產品競爭力。今年2月,其控股子公司隆平生物也進行增資擴股,并引入戰略投資者新洋豐等。
種業資產證券化也在快速推進。2020年10月,亞盛集團啟動籌劃收購農墾良種及黃羊河種業100%股權,通過資源整合快速發展公司制種產業,以延伸公司產業鏈條。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億航財經紅股票學習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000099股吧:“農業芯片”攻關提速 卡脖子難題有望解鎖》:http://www.1mke6.cn